华南师范大学牵手更多世界顶尖名校

时间:2010/7/20 16:02: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本科
  一边是大力引进全球顶尖创新团队,另一边则是开启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幕,探索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之路,向“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发起冲锋。
    昨日,记者从华南师范大学独家获悉,一份《华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改革试点方案》已悄然送呈教育部门,这份有相当突破的改革试点方案如正式获通过,将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改革实施部分,华南师范大学新一轮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实践将就此揭开。
    在这套方案中,“与欧美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计划2013年前在核能、IT和电子、药学等领域建成新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一批中外合作项目”,这宣告该校今后将在中外合作办学上大展拳脚。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宁生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确认了此消息。
    培养法国标准的核工程师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9月在珠海校区开门
    在计划的“合作办学机构”中,“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已在两国总理的亲自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9月就将迎来第一届精英预科班,每届招生100名本硕连读的学生。到2015年,该学院将有400名本科生和200名硕士生。
    在珠海校区,中法双方院长即将正式走马上任,法方5所合作高校代表也将来到华南师大最终商谈确定学院的办学章程,“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被正式载入其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大正在寻求精英教育的回归。
    学生入校后,院方将全面采用法国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课堂讲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配套制度等领域嵌入国外先进教学设计。强调综合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全程参与,院方搜罗世界著名高校名师前来给学生授课。法方院长与夫人还亲自挂帅,负责法语课程教师的物色聘请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此学院,法方将投入1000多万欧元,中方也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等投入,但学生的学费与普通理科生收费标准持同。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落脚点,特别是以广东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的重大转折为落脚点。”许宁生副校长说,大力发展核能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但核能高端工程管理人才却面临紧缺局面。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就是为解此燃眉之急。
    联手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
    在“合作项目”基础上真正向“合作机构”转型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蓝图中,与国际顶级名校的合作被中大视为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先决条件。在校方所罗列的计划合作高校名单中,美国享誉世界的顶级研究型大学赫然在目。
    在中大的战略计划中,“新计划的合作办学机构”计划与美国等著名大学合作建设,办学层次为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中大希望优先启动一批硕士项目,如果一切顺利,2012年启动第一批学生的招生。中大希望以高水平科研为突破口,双方共同培养国际一流的IT、电子及相关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中大此番出手,意义重大。这是在众多“合作办学项目”基础上真正向“合作办学机构”转型。这绝非中大一时冲动,早在一年多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珠三角纲要》)出台,就让中大感觉到,中外合作办学将驶入快车道,“再不大胆走出去就没机会了”。
    推动中大大刀阔斧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另一个风向标来自北京的重新放权。2009年,教育部决定恢复中断4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为国内院校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中大人敏锐嗅觉到,借力出海的时候到了。许宁生副校长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在珠海校区打造出一个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区。”
    大众时代精英教育的回归
    希望能冒出国际认可的“拔尖人才”

    在中大,中法数学与理论物理巴黎高师精英班(简称“高师班”)就是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法国有着“精英大学”的美誉,在数学与理论物理领域的成就蜚声全球,该校先后有10人次摘得有着“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
    “高师班”就遵循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性教学”的原则,由中外双方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数学及理论物理领域精英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每学年末,学校在大二数学和物理专业本科生中组织高师班层层选拔,最终选拔10—20名学生进入高师班学习。同学们私下称这是一个“天才班”。
    在校方提供的名单上我们看到,仅2008—2009年,法国科学院前任院长EdouardBrezin,法国科学院院士、基本粒子标准模型提出者之一JeanIliopoulos,法国科学研究院院士NicolasSourlas,欧洲科学院院士、意大利科学院院士CorradoDeConcini,布尔巴基学会主席、量子群理论奠基人之一MarcRosso都曾来授课一个月或两个月。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拉德·特·胡夫特也来到中大为学生开课。
    邀请“大师”前来授课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来源,国家外专局和中大都提供了支持。中大坚持认为,“只要我们培养的顶尖学生里面,将来能冒出‘拔尖人才’,我们这么做就是值得的。”
    据了解,除了与欧洲名校合作之外,中大率先与香港高校“整建制”合作办学,如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地区高水平大学在土木工程、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化工开展了“2+2”(2年在中大,2年在香港)合作培养本科生。中大还计划与港澳地区知名高校继续合作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到2015年,建成6—8个与香港地区高水平大学合作的各种层次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参与此类项目的学生规模达到约300人/年。
    对话中大副校长许宁生院士: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际视野很重要
    中大副校长许宁生院士多年来一直分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此次接受本报专访,一向远离媒体、甚至当选院士后也不愿露脸的许宁生院士向记者讲述了他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些思考。
    为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作突破口?
    南方日报:广东正在创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中大率先选择中外办学作为突破口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
    许宁生:近年来,中大与海外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世界很多一流大学对中大办学实力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这给我们中外合作办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珠三角纲要》提出要“努力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中大意识到,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外合作是必经之路。当时拍板决定时,我们明白这条路肯定很艰辛很难走,但不管有多艰难,咬牙也要上。
    创造条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南方日报:中大的中外合作项目都是精英教育,意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许宁生:是的,在过去,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但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不能没有国际视野,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很重要。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让学生拔尖。这就好比我们带着学生去登山,把学生往上推一点,学生就看得广一些,看得远一些。另外,学生在往上爬的过程中突破创新的胆量会更大,意志也会得到锤炼。因此,我们培养拔尖人才需要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还有把他们送出去。
    南方日报:中外合作办学和学生交换项目往往费用不低,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有何安排?
    许宁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集中很多优质教学资源,有些项目往往需要交高额学费,让不少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优秀学生望而却步。学校一方面通过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直接在中大办学,降低学生负担,如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就是例子,一方面学校考虑采取措施,希望每年将一定的名额留给学业优秀的贫困生,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费、路费等方面的资助。学校努力给每位学生创造获得越来越好的优质教育的机会。
    强化自身特色
    南方日报:中大希望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强化什么特色?
    许宁生:学校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办出特色,与其他学校的要能够容易分辨出来。学校强调不能牺牲质量追求数量,否则我们将失去自身的竞争力。
    中大中外合作办学追求合作学科的多元发展,除了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产生联系的应用性学科,还要覆盖基础性学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扩大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学生的规模。中大现在每年招生规模在8000人左右,我们希望在2013年前,能够送10%的学生到海外参加能够获得学分、一个学期以上的修学项目。